关于我们
闲情小记
2019-07-15 10:51:18
    一场雨,空气清新了许多,潮湿的空气中残留着一丝泥土的芬芳,总是能给人留下深深的眷恋。

    最近在读林清玄的《境明,千里皆明》,满满的佛家思想,以为自己如此愚钝之人终能体验我佛之大智慧,淡定朴素中总有一股说不出的神圣,读来虽不知其所大体云,但终归是名家之作,总会有收获吧。很是向往那种“闲来无事碧溪上,手捧圣贤细品茗”的生活,不过现实总是会给人太多的压力,我们总不能扔下手头的事情去亲近自然,去过古人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。佛家讲,人生来就是受苦的,我们处在娑婆世界,所以要去忍受,去修炼,死后才能成大道,入西方极乐世界。我并不知道娑婆世界是什么,梵文里讲是堪忍,或者是有缺憾的意思,在这里,我只知道,生活不容易。诗人卞之琳曾写过一首诗《断章》,仅仅四句,意味深长,林清玄说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17岁,正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年纪。转眼之间,他三十岁,成了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。站在楼上看风景,以为自己很高了,当站在山上往下看时,楼又变小了,不惑之年站在山上,这种境界已然很高了,有人在知天命、耳顺之年依然站在桥上看那小河流水,若非大贤,便是大愚,我想后者可能更多一点吧。不惑依然有惑,山上也非终站,从云端看下来,山低月小,一切是非成败也都无关紧要了。站在云上回望人生,生命显现了空茫,也预示了自在,或许在云上也不是终站,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天上。

    电影《东邪西毒》上有这么一句台词:“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,见到一座山,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。我很想告诉他,可能翻过山后面,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。回望之下,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。但我知道他不会听,以他的性格,自己不走过又怎会甘心? ”我至今为止还牢牢记着这句话,我们都想去看看山的那面是什么,好奇心总是会牵引着我们前行,去探索自己从来不曾看到的世界,哪怕别人告诉自己,山的那一面还是山,可能还不如这边好,但是我们不会听,是的,自己不走过怎么会甘心呢?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诗歌,好像就叫《山的那一边》,具体诗词已经不清了,里面好像有一句是这样写的:“在山的那边,是海!是用信念凝成的海。”我们总是追逐着自己的信念,我们相信山的那面是海,尽管当我们翻过这座山头,呈现在眼前的还是山,但是那是一片海,一片用信念凝结成的海,它告诉我们继续走下去,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山的那边是海。林清玄说:“如果我们不去吃一根甘蔗,永远不会知道,那根甘蔗甜到什么程度。”佛陀与祖师用“不言说”来斩断我们的言语道断,以“不可思议”来切除我们好想像与议论的习性。就像山的那边是海一样,翻过去,体验了才会知道。

    天空又飘起了淅沥的小雨,闲来无事,拿着相机去拍了拍雨中的三叶草,眼前一片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,看那小小的三叶草在雨中摇曳,心情莫名的开朗了许多。雨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,它清新怡人,极尽缠绵,宛如一个个音符,演奏出华丽的乐章。现在的时节早已过了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”的季节,满眼苍绿在雨中翩翩起舞,在这个夏季,我们总是感到那么的焦躁和狂热,在半梦半醒间彷徨着向左还是向右,如此,不妨在雨中漫步,看看这些生机勃勃的绿色,你会明白,原来选择没有这么难。在这个我看来适合干任何事情的天气里总是很惬意,淋着小雨去爬山,去看看山的另一面;淋着小雨去钓鱼,不为收获,只为心情;淋着小雨去踢球,自由的奔跑总是随心所欲;淋着小雨去散步,感受生命静好,岁月无伤。蒋捷曾作《虞美人·听雨》: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”这种应景总是有一点点的悲伤,或许,当我们渐渐长大,再听这沥沥细雨,总会有不同的情绪缠绕在身上。少年不识愁滋味,中年颠沛感沧桑,暮年历尽离乱苦,静坐台前听雨伤。

    其实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,世界是如此隐晦暧昧,我们的心要像大圆镜,凡所鉴照,尽皆清明。

(张瑞   聊城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