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有中庸 | 修道中庸 惟在包容
读了《中庸》,先贤们有关“包容”的大智慧,让我受益匪浅。所谓中庸,其精髓就在于包容。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讲的就是遵循中庸之道,达到中和境界,就会天地畅顺,万物和谐。万物之生,各于其性。作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,我们要敞开胸襟,于人包容,于事包容,于物包容,让万物在包容中各得其所,让团队在包容中各抒所长!要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。人才是第一位的,我们要承认员工个体学历、经历、资历的多样性。坚持用其所长,让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特长都得到尽情发挥,为实现团队目标形成最大合力。要包容下属的不足。承认人才是有缺点的,“错误是难免的”这一现实,帮助下属提高纠错能力,减少犯错误的机会。对待犯了错误的下属,要热情相帮,给其改正的机会,而不是“一棍子打死”。要包容下属的优点。乐见下属超越自己,乐于分享后浪推前浪的喜悦。当下属有了进步,要由衷地为其高兴。要努力给下属以良好的成长平台和环境,让下属能够顺利快速地成长。特别是对于年轻有为的下属,更要甘当人梯,倾心相扶。要从细微处包容下属。平时多与下属沟通交流,多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,让下属从一点一滴中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,感受到自己的被尊重。傲慢、固执己见、动辄指手画脚等很容易损伤下属的自尊,要尽力克服之。要包容事物的不完美。我们所面对的工作环境和条件,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尽如人意。无论处在哪个岗位,担负什么职责,有困难、有问题都是正常的。克服困难,解决问题是我们“中而为用”的应有之义。要包容来自不同层面的竞争。集团内部各板块之间、各业务部门之间、各分公司之间以及各岗位之间,免不了会有竞争。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去直面这些竞争,在竞争中完善自我,成就事业。胜则举杯相庆,败则拼死相救,我们的团队才会走得更久、更远。凡有存在,皆属必然。有了容天容地的气魄,有了容人容事的雅量,我们也就领略到了中庸之道的大智慧!以此“抛砖”,权在“引玉”。
2021-11-27
《大学》思考之:领导者的自我修养
《大学》第十一章: 《秦誓》曰:“若有一介臣,断断兮无他技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彦圣,其心好之,不啻若自其口出。实能容之,以能保我子孙黎民,尚亦有利哉!人之有技,媢嫉以恶之;人之彦圣,而违之,俾不通:实不能容,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,亦曰殆哉!” 简译:有的人忠诚正直,心胸宽广,能够包容他人。别人具有技能,就像他自己具有一样,别人品德高尚,他发自内心的喜欢,任用这样的人是有利的;而有的人阴险狡猾,心胸狭隘,别人具有技能,他就妒忌、厌恶,别人道德高尚,他便设法压制,任用这样的人是非常有害的。 这段话放到企业管理里,其实讲的是领导者的自我修养。俗话说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,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会遇到很多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,如何跟他们交往和共事呢?如果你的下属就是这样的人,你会怎么领导他呢? 好的领导应该是具有包容心的领导。人才,或者说有能力干出业绩的人,一般比较有个性和棱角,有的时候会让他的领导不舒服。好的领导应该坚持“用人所长,避人所短,不求全责备”的原则,欣赏他的优点,包容他的缺点。当他取得成绩时,由衷地感到欣喜,当他遇到困难时,及时地提供帮助。同时允许下属有不同意见,对事情做出评判。不能气量短小,睚眦必报,给“得罪”自己的下属“挖坑”、“穿小鞋”,不能搞“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,这样只会把团队氛围搞得乌烟瘴气,大家人人自危,什么事情也做不好。 好的领导应该是具有奉献心的领导。他们甘当绿叶,不与下属争功。他们把培养和发展下属作为自己的使命,为下属提供能力发挥的平台,配备创造业绩的资源。他们注意激发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,让下属在困难的环境中历练和提升自我。而不是一味地“纵容”和“溺爱”下属,遇事拉不下面子老想当老好人,困难的事情都是自己做,让下属在无所事事中迷失自己,得不到应有的提升。 好的领导应该是具有担当心的领导。做事勇于担当,这是领导者魅力的重要来源。“跟我冲”和“给我冲”,虽然只是一字之差,意义却是很不一样的。好的领导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愿意为下属撑起一片天,为下属提供平台和资源。越是在困难的时候,越是有着坚强的信心,用自己的内心之火和精神之光感染下属,最终会带领下属战胜困难,走向胜利。而那些遇到“好事”就自己独揽,遇到“坏事”就往下属身上推的人,终究干不成大事,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。 和康源要做百年企业,要做优秀公司,就必须在团队建设上取得更高的水平,就必须具备充足的人才队伍。这要求管理人员,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乐于包容,甘于奉献,勇于担当;要树立全局观念,真正发挥传帮带的作用,担负起发现和培养人才的责任。我们要把团队建设能力纳入到对管理人员考核之中,凡是没有举荐或培养出合格接班人的,不能作为高一级管理人员的提拔人选。
2020-12-07
《大学》思考之:财由道生,利缘义取
《大学》第十一章: 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外本内末,争民施夺。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 译文:德行,是根本;财富,是枝末。假如把德行根本当成外在枝末,却把财富枝末当成内在根本,那就是与民众争夺利益,教化民众相互争夺。所以,治理国家的人聚财敛货导致民心离散,散财于民众则会聚集民心。如果治理国家的人发号施令违背正道,民众也会用违正道的方式来对付他。用违背正道的方式搜刮来的财富,也会以违背正道的方式失去。 在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里,儒家学说都是经世济用的“显学”,从《论语》的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”,到《孟子》中的“仁政”思想,讲的都是统治者应以德为先,以德治国,才能实现万众归心、国富民强的效果。正所谓“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。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”,即有了高尚的德行才能拥有民众、土地和财富。 这两段话放到现代企业管理的语境里,讲的其实是“财由道生,利缘义取”的道理。这里的“君子”不再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,而是企业的管理者;这里的“民”,可以是我们的客户,也可以是我们的员工。 在和康源,对外我们坚持客户第一。我们的“道”就是与客户互利共赢。和康源是一家民营企业,我们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外部资源,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能来自我们的客户。因此我们立志只做最好的产品,努力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获取我们应得的利润,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,不与客户争利。我们坚持诚信、合法经营,不做“违背正道”的事情。 畜牧行业是一个周期性波动较大的行业,前几年市场行情好,许多企业在短时间内赚取了巨大的财富。但其中有的公司不尊重市场规律,盲目扩张,基础不牢,也在市场低谷到来时输得一塌糊涂。和康源坚持稳健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,无论行情好坏,我们都坚持练好内功,“利缘义取”,顺应规律,保持克制,以义取财,绝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。 在和康源,对内我们坚持员工第一。“财聚人散,财散人聚”,和康源坚持“仁爱”的核心价值观,“为员工谋求幸福”,为员工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条件;以奋斗者为本,让高绩效者的收入高于低绩效者4-5倍,让贡献者有与贡献正相关的收入,甚至是意想不到的“惊喜”……让奋斗者既有“面子”,又有“里子”,成为事业有成、家庭幸福的中产阶级。需要强调的一点是,和康源着眼长远发展,在保证公司长久稳定运营的基础上,尽可能地给予奋斗者较高的待遇,不会“杀鸡取卵”、“分光吃光”,这样才能让人更长久地“聚”在一起,把和康源打造成大家的公司,让和康源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。
2020-11-30
《大学》思考之德须配位
《大学》第四章: 《诗》云:“穆穆文王,於缉熙敬止!”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 翻译:诗经里说,仪容端庄美好的周文王,光明的美德(持续地能)使人敬仰。作为君上,要对臣下做到仁爱;作为臣下,要对君上做到尊敬;作为儿子,要对父亲做到孝顺;作为父亲,要对儿子做到慈爱;在社会上与人交往,要做到诚信。这里的“止”是做到、达到的意思,不能理解为“到……为止”、“做到……就够了”。 这句话讲的是对不同身份的人的道德要求。在《论语·颜渊》中,还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话:“齐景公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"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"孔子的这句话被后世曲解,很多人以为孔子是在倡导“君权”、“父权”,是在为封建纲常伦理背书。其实孔子说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国君要像个国君,大臣要像个大臣,父亲要像个父亲,儿子要像个儿子。它内在强调的是每个人在社会里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尽好自己的职责,达到自己的身份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。 这样的道理在我们的企业中也非常适用。在公司里,我们有自己的公司文化,公司文化表达的就是对不同岗位或身份人的道德要求。作为上级,对下属要做到“仁”,坚持仁爱与严格管理相统一,注意提升和培养下属,用人所长,不求全责备,坚持业绩第一,资源向实干、奋斗者倾斜;作为下属,对上级要做到“敬”,做好自己的岗位职责,爱一行、专一行,简单、阳光、正向,会上积极发言,会后高效行动;我们提倡人要善良,认为“百善孝为先”,作为子女,对父母要做到“孝”,在工作中做出好的业绩,获得职位的提升,给父母以荣耀,这是最好的“孝”;作为父母,对子女要做到“慈”,坚持严与爱的统一;在与客户的合作中,要做到“信”,我们坚持客户第一,做良心企业,维护客户的利益,用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。 俗话说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”讲的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不能匹配他所在的位置或身份,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一场灾祸。在企业中,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,遵守企业文化的道德要求,个人才能在爱心与良心文化中成长,企业才能在诚信与和谐中发展。因此,经理人必须不断修身养德,践行“仁、敬、孝、慈、信”,提升自己的内涵素养,才能“止于至善”。
2020-11-30
《大学》思考之修身为本
“大学”指的是大人之学、成人之学。中国古代经济落后,“大学”是士大夫阶层才能学习到的东西,社会底层老百姓即使想学也没有条件。所以孔子说“礼不下庶人”。古代士大夫通过学习“大学之道”,由内推展到外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。 在我看来,在企业里,我们这些经理人就是过去的士大夫,要学习“大学之道”。“大学之道”讲的就是“管理之道”,教我们如何管人理事。比如“明明德”,即彰显高尚的道德,在企业里就是倡导“爱心、诚实、实干,为客户负责,做良心企业”,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“新民”,有的版本也作“亲民”,在企业中指的是对员工的培训,让员工提升素质、水平、能力。对待员工要讲仁爱,要“亲”,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和管理。尤其是总经理,要不断培养下属,帮助下属成长提升,使之“新”。将爱心文化、良心文化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并努力践行之,就是不断地走向“至善”。 俗话说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要想实现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需要的一个前提是“身修”,提高自身的素质,即“修身为本”。在和康源,我们强调经理人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,要善良、有爱心、讲诚信、能吃苦、肯付出、懂感恩、守底线。在对财富的追求中坚持“财由道生,利缘义取”,不能为了利益罔顾道德底线,不择手段。这样的人生才能充实和有意义。 在和康源的平台上,我们要让每一个经理人都能成为品德高尚的“君子”,让优秀的经理人成为优秀的中产阶级。和康源的经理人只需修炼自身,努力工作,做出业绩,“只需埋头工作,不需抬头看脸”,公司不会让业绩优秀的经理人成为穷人,不会让雷锋吃亏。同时,公司也绝不会重用那些不善待父母之人、不懂感恩之人、见利忘义之人和不仁不义之人。 “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”,从修身开始,不断奋斗,收获充实、幸福的人生。
2020-11-30
【文化与思考】虚心与自满
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,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道理。人一骄傲就自满,一自满就膨胀,一膨胀就很难找到北了。一个企业也是这样,一旦骄傲自满的风气蔓延开来,那它离垮台也就不远了。应该说,过去的十年,我们有了较快的发展,也取得了行业内有目共睹的业绩。我们的品牌日益得到客户的认可,公司的体量也在稳步扩大。但无论如何,也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。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,我们现在天天要考虑的是怎样让公司活下去,怎样让员工生活得好一些!毫不夸张地说,这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一直在困扰着我们。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!不可否认,我们的一些管理人员,过去也曾取得过骄人的业绩。有的生产环境大幅度改善,有的生产指标大幅度提高,有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升等等。而这个时候,往往是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时候。取得了一点小成绩,有的人就开始自我膨胀起来,个别的甚至贪功、抢功、邀功,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形象,也大大降低了个人的威信。可以想象,这样的人事业的发展是很难顺利的。我们每一位管理人员,要想让自己的业绩更出色,事业更优秀,人生更出彩,就要在戒骄破满上多用心思,虚心学习,低调谦卑,自觉把功劳归于团队,把荣誉让给下属。
2020-07-22